近年來,人們對素質教育從孩子抓起的重要意義已不再否認,特別是書法教育在提高少年兒童綜合素質中的重要作用也已成為多數人的共識。但是書法對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及特殊功能還有些人不甚明了。小編就練字教育中說說小孩子練字中存在的一些誤區,看看你是否踩雷。
1.我孩子還很小,練字太早了吧
除了3歲以前孩子骨骼未發育完全,不推薦練字外,我們鼓勵家長從小培養孩子的練字興趣、鍛煉握筆姿勢。待孩子到6-12歲的練字黃金年齡,再正式開始練字,一方面這個時間孩子的骨骼發育已足夠支持練字需要,另一方面這時的學習任務較少、時間較充裕,很適合系統的開始練字。南朝齊書法家蕭峰,從小喜愛書法,五歲時候就學會了“鳳凰尾諾”字體,可見在學齡前開始練字并不算早。
2.我孩子已經很大了,字定型了,學了也沒用了
定型的字也會有再改的空間,我們提倡:“幼兒玩字,少年習字,成年筑字,老年行字”,人生階段不同,字體也會發生變化。毛爺爺在青少年時期,主要在南方學習、生活,造就了他字體的清秀、細致和睿智;中年時期,在西北“韜光養晦”的崢嶸歲月里,成就了他字體的豪放、粗獷和豁達。因此現有的字體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從現在開始練字,永遠都來得及。
3.補習班的老師字寫得挺好,順便教教練字也挺好的
練字需要一個系統化的學習,包括坐姿,運筆姿勢等,孩子需要了解字的運筆技巧、字形、字意,需要有系統化的學習方案,這都需要一個正規的練字機構來完成。絕非一個寫字好的老師能單憑自己的字體就能達成的。
4.孩子練了幾天,只看到短期成績,就放棄了
練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歷史上王羲之、顏真卿之類的大書法家,都是幾十年如一日的練字才有了后來的成就。我們練字也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經過日積月累的努力,才能得到寫字的進步。孩子在剛開始練字的時候可能覺得麻煩,容易放棄,家長在這種時候更應該鼓勵孩子堅持下去。練字雖然需要長期的練習,不過分攤到了每天的練習時間其實并不算長,千萬不能因此而選擇放棄。還有一部分家長只圖眼前輝煌,熱衷于比賽爭奪名次,使參賽的孩子完全陷入了名次爭奪的桎梏。這既容易養成孩子盲目爭名奪利的不良思想,往往使孩子的書藝走上歧途,以致荒廢學業。
5.網上有很多字帖賣啊,用那個也可以練字
讓孩子以“臨摹”為主。應該說,臨摹不是沒有好處的,它可以提高孩子的技法,也是孩子學書的重要手段之一和必要的過程,但絕不是手段的全部和終目的。因為,藝術的本身是一種創造,而不是自然的再現,更不是前人技藝的模仿。如果教師對此把握不當,則會對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起到抑制的作用。久而久之養成概念化的毛病,造成孩子思維的惰性而不動腦筋。孩子的主觀表現弱了,創造力也隨之減退。
6.練字都差不多,還是找便宜的地方吧
練字,一定要選擇正規機構,這從師資力量、教材教輔、課程安排等,都不是一般的補習班可以比擬的。既然已經想要學習書法,自然需要找更好的,避免孩子在啟蒙時就走了彎路。
7.很想學,可是孩子學得太多了,沒時間
2011年以來,教育部曾接連出臺《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和《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等政策,大力倡導“書法進課堂”,說明了目前對于書法教育非常重視。此外,字跡工整與否在考試判卷中甚至可能帶來5分的差距,相對于數理化英來說,這種技能更容易入門,即使不能達到書法家的水平,但字跡工整漂亮,不管是在考試中,還是在未來的工作中,都能夠加分不少。
8.感覺孩子不是那塊料,學了也沒用
練字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哪怕是書圣——王羲之,在幼年時也被評價為“幼訥于言,人未之奇。”(《晉書·王羲之傳》),他是經過了長期的努力和人生閱歷的累積才成為了后來的“書圣”。寫字不好的人更應該學習練字,練字除了可以提升寫字水平外,對學習、工作產生正面影響,還能鍛煉耐心、培養毅力、陶冶情操和提升修養,是一項獲益頗多的技能。
總而言之,家長必須懂得培養孩子的特長,必須要掌握他們的“志趣點”,避開上述誤區,加以引導,尊重孩子的選擇,按他們自己感興趣的學科發展。所謂因材施教,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