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李鴿)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一些宣稱能開發大腦潛能、贏在起跑線的益智玩具銷售慘淡,折射津城市民對待超前教育已趨于理性。
本市大胡同一家玩具銷售商介紹,她從3年前代理銷售某品牌早教玩具,整套價格9千至1萬元,包括字母箱、圖形嵌板、繪圖板、色筆筒、數字棒等 88個組件。總體來看,今年銷售情況比去年差,部分家長表示價格過高,更多家長表示這套益智玩具中的部分組件要求音樂、繪畫、立體幾何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一些家長都玩不轉,更別說孩子。
南開區居民劉女士反映,她給3歲的孩子買了一個算盤玩具,卻發現自己多年不摸算盤,已經忘記珠算方法,這個宣稱能啟發孩子運算能力的益智玩具淪為教孩子識別基本顏色的道具。她說:“家里還有一些別的早教益智玩具,一旦家長要求孩子按規則玩,孩子就不高興,根本起不到幫助孩子學習的作用?!?/p>
記者查詢發現,某寶上一家網店的蒙臺梭利早教益智玩具近一個月銷量為零,而該玩具為目前國內早教中流行的教育方法之一。還有一些益智玩具,如立體圖、乘法板等,雖然價格在5優惠以下,但是一個月銷量也不超過10件。
和平區一家幼兒園管理人員介紹,教育部日前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征求意見稿)》,其中列舉了各年齡段幼兒的學習和發展目標。針對 5-6歲適齡兒童,指南要求“能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按照這個標準,給6歲以內的孩子購買復雜的益智玩具是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不符合孩子的基本學習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