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大學畢業生求職的季節,90后們求職意向與其他人相比究竟有什么不同?是在乎高薪還是高興(幸福)?近日,一則主要以90后找工作應該找一家幸福企業為內容的帖子引發了眾多網名的圍觀和討論,在眾多跟帖或回復當中大家對該到什么樣的企業去上班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前幾天,網名為“賣女孩的小火柴棒”網友爆料,稱自己的表姐在一家跨國企業上班,實現目標很高,表面上也很風光,但由于經常加班,工作很累,致使耽擱了找對象的時間,好不容易結婚了,又因為工作壓力過大導致流產了。這名網友感慨找工作不應該只看到錢,尤其是年輕人,不要用自己的幸福作為代價,不要只看到面上的繁華與光鮮。此帖一出,立即引發網友熱烈討論,天涯、網易、鳳凰網論壇等短短一兩天點擊次數過百萬,回復數千條,與發帖網友的觀點形成共鳴。
“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壽,高壽不如高興。”這是電視劇《劉老根》里面的一句經典臺詞,追求幸福或者快樂的工作正是90后們悄然發生改變的一個擇業觀念。一位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研究的學者認為這種擇業觀的改變也可以從這幾年出現的“用工荒”當中可以看出,90后們現在找工作,不只是看中錢的問題,更多的是看中企業的“軟環境”,比如工作環境、勞動強度、培訓與晉升機會等,這也說明了90后們的就業觀念更加趨于理性,追求的是幸福指數。這位學者指出,實際上,換一個角度,實現目標與付出總是成正比的,在你選擇高薪的時候就應該想到自己的代價或成本是什么。一位名叫唐蕭玉的市場經理坦言自己的高薪是靠咖啡和茶葉支撐的,她感嘆“你想比別人多拿10倍的薪水,就要付出100倍精力的代價!”
90后追求到幸福的企業去工作是不是好逸惡勞的一種表現?企業為員工創造合格的軟環境是不是影響到企業的收銀?世界杰出華商協會主席盧俊卿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他指出,幸福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人們工作的目的遠遠不只是為了掙錢。掙錢只是手段,幸福才是目的,只有幸福了,才能真正激發員工持續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企業也才會有持續的活力,才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盧俊卿給幸福企業建立了五項指標:快樂工作,共同富裕,共同發展,受人尊敬,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