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此前表示"延遲退休"只是遲早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如何"養老"這一問題再成焦點。近日微博上更有帖子爆料:80后退休前需準備314萬退休金,如果你是50歲,退休前需備好養老金116萬。這個天文數字有點聳人聽聞,靠不靠譜?昨日記者采訪有關理財師,她表示數字并不夸張,80后到退休還有28年,如果按照三口之家計算,養老加教育大概花費超過700萬,基金定投是一種較為合適的理財方式。
三口之家資產要過700萬
昨日記者在找到了這篇引起廣泛關注的"80后退休前需準備314萬"這一微博的出處,原來來源于《重慶晨報》的一則報道,其中理財師提出:"假設,退休后你每月的開支為200優惠,從60歲開始退休,按照平均壽命80歲計算,那么你退休后的20年需要2000×12×20=48萬元養老金。假如我們以3%的通脹計算,如果按每月支出等同于現在200優惠的購買力計算,你的壽命為80歲,你現在50歲,那么從60歲退休到80歲,你需要準備116萬元,才能滿足你現在每個月花費200優惠的生活水平。"
而且,如果你現在的年齡越小,面臨的通脹時間就越長,到時候需要準備的退休金將更多。如果你對生活水平要求更高的話,自然也要更多的錢。假設退休后,每個月想要過上和現在300優惠相同購買力的生活水平,如果你現在50歲,10年后退休,按照3%的通脹計算,那么需要為20年退休生活準備174萬元。如果你現在40歲,則需要為此準備234萬。如果你是個80后,現在30歲的話,則需要準備314萬退休金。
除了養老之外,子女教育金也是迫在眉睫,昨日高考剛剛放榜,不少學子除了緊張自己的成績之外,不少也要替的學費發愁,一般來說大學每年的學費加生活費,大概是在5萬元左右(出國這個數字要乘以4),也就是說4年大學的學費大概是20萬。
股基適合長期定投
昨日深發展華景支行的一位理財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80后的年輕夫婦套用上述的方法計算,那么兩個人在退休之前,必須準備628萬元,如果期間孩子還需要上大學,以百萬計算,那么資金要達到700萬以上才能滿足基本的生活。
"這樣巨大的資金需求,儲蓄來實現顯然是力不從心,基金定投是一種較為合適的方式。"上述理財規劃師表示,假設某智慧之選者在1991年1月31日~2008年較低點的1664點,每月用100優惠定投某只完全模擬上證指數的基金,那么其投入的本金總額為21000優惠,期末總資產則為695424元,年均實現目標率達12.41%。"按照這個實現目標率,上述這對夫婦每個月每人繼續定投100優惠,在60歲退休時就能擁有553.4萬元養老金,基本上可以滿足養老,如果每月再為孩子定投150優惠,那么16年后孩子讀大學時這筆教育金將達到100萬元左右,出國留學都沒問題。"該理財規劃師說。
在具體的定投品種上,某業內建議智慧之選者可以選擇生命周期基金。如果年齡超過30歲,定投滬深300、中證500、深證100指數基金應該也不錯,不過超過50歲之后,由于承受的能力減弱,智慧之選也要從激進轉為穩健,可以將目光轉到債券智慧之選上來。
建議
"定期不定額"好于"定期定額"
光大保德信的理財表示,以歷史數據計算得知,采取定期不定額的扣款方式要好于定期定額的方式,以上證指數的歷史經營計算,在總智慧之選額差不多的情況下,前者比后者的經營大概多出5%。
"每月提取適量資金智慧之選于開放式基金,既不會影響目前的生活質量,又可分散智慧之選的方式累積財富。同時不定額的設計,使智慧之選成本不會受到市場單一時點價格波動左右,達到分散的目標。"光大保德信的理財同時強調,一個好的定投開始時機很關鍵,單邊下跌或者上漲的市場對于定投都不適合,恰恰是振蕩市場行情下,適合開始定投。
優選股票型基金
理財指出,要獲得較好的智慧之選效果,優選還是股票型基金。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理財分析稱,家庭"養老加教育"定投的意義在于長期智慧之選的時間復利效果,分散了股市多空、基金凈值起伏的短期,只要能堅守長期智慧之選原則,選擇波動幅度較大的基金其實較能提高收效。
同時,較高基金的長期實現目標率,也應該勝過較低的基金,因此如果定投限定在5年以上,不妨選擇波動較大的基金;而如果是5年內的目標,也可以考慮選績效較平穩的基金。當然有些人愿意把親子定投作為一種定期儲蓄,并不在意獲取,那么選擇低波動率的基金也是可以的。
選擇基金有講究
在選擇具體的基金時,該建議,應選擇表現穩健的股票型基金,關注中長期排名而淡化短期排名。定投越早越好。